原创:冬天的脚步

王奉安

编辑于 2019-11-26 10:22

凛冽北风,寒冷的霜雪,乃是冬天的象征。唐诗中对此多有描述:隔牖风惊竹,开门雪满山(王维);地白风色寒,雪花大如手(李白);霜严衣带断,指直不得结(杜甫);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(白居易)。冬天没有迷人的诱惑,有人觉得它冷面呆板、肃杀单调;冬天没有浮华的躁动,有人悟不出它冰冷背后的深刻与激情。然而,冬天虽然十分寒冷,但是它却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。冬天是迷人的季节,冬天是心灵的年轮,冬天正蕴孕着希望:冬天来了,春天还远吗?
“立冬”并非冬季到来
每年阳历11月7日或8日,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。“立冬之日,水始冰,地始冻”“立,建始也”,从字面上讲,表示冬季自此开始。所以人们往往以为立冬就是入冬了,其实两者不是一回事。立冬表示节气变化,每年的时间相对固定,都在11月7日或8日。立冬与立春、立夏、立秋一样,都是天文上(而不是气象上)表明一个新季节的开始。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地我国黄河流域,立春、立夏、立秋3个节气,往往给人的感觉是实际天气气候的春暖、夏热、秋凉的季节特点要比节气所说明的季节属性来得滞后;而立冬节气的名称,往往与实际天气气候的感觉比较同步。

虽然天文上或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,但我国地域辽阔,南北跨越30多个纬度,每年的天气气候条件并不完全相同,因而在立冬节气到来之际,全国从南到北实际上存在着3个气候学意义上的季节:东北、西北、华北北部以及西藏地区和四川西部已经进入冬季;华北南部、长江中下游、江南地区以及西南大部为秋季;而广西、广东及福建南部和台湾还处在炎炎夏日之中。
所以,在气候学上,不固定以立冬这天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,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,即5天平均气温低于10℃为冬季,这样就比较适合当时的物候景观。那么,全国各地是何时入冬的呢?让我们根据气候学的划分标准,来寻觅冬季在华夏大地的足迹。
冬天的足迹从最北开始
我国幅员广大,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,各地的冬季并不是同时开始的。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,根据历年的气象资料统计,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,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漫长的冬季了;10月上中旬,西北、东北的部分地区先后迈入冬季的门槛;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季的景象;10月底到11月初,冬季来到东北南部、华北、黄淮;而在11月底小雪节气期间,长江流域才可以看到冬季的景象;12月初,冬季逼近两广北部的武夷山脉和南岭北坡。

2018年在三沙留影,这里没有冬季
当平均气温在0℃以下时,大地就开始冻结。如果把平均气温低于0℃作为严冬的指标,那么,大兴安岭最北部在10月中旬开始进入严冬期;11月初,黑龙江南部也进入了严冬期;12月初,严冬来到京津地区;1月初,严冬来到它的南界——淮河、秦岭地区。再往南,不再有冻土存在了。即使在最冷的日子,大地薄薄地冻上了一层,但太阳一出来,也就化掉了。所以,这里冬季可以栽种蔬菜,田野里仍是郁郁葱葱的春季景象。
我国冬季是同纬度最冷的国家
我国冬季是世界同纬度最冷的国家。例如,我国漠河镇与英国利物浦市纬度基本相同,漠河镇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30℃以下,最冷的早晨可以到零下50℃以下。地面上总是积满了白皑皑的雪,足有一人多高,地冻得硬邦邦,“滴水成冰”在这里是最恰当的比喻。而利物浦市1月平均气温却高达4.3℃,与我国杭州、南昌、长沙相似。再如,我国广州市与古巴哈瓦那市纬度基本相同。1月平均气温,广州比哈瓦那低8℃左右。哈瓦那全年都是夏天,在最冷的时候,最低气温也在零上9℃。而广州最低气温曾降到零下,每年都有霜出现。由于冬冷,使得热带纬度上的广州具有了亚热带气候。

英国利物浦市
气候学上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,叫做“纬圈平均温度”。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林之光研究员的统计,我国东北地区的平均温度要比“纬圈平均温度”低14~18℃;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平均温度要比“纬圈平均温度”低10~14℃;长江以南地区的平均温度要比“纬圈平均温度”低8℃左右;华南沿海地区的平均温度要比“纬圈平均温度”低5℃左右。

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国家冷的主要原因是寒潮的频频南下所致。在冬季北冰洋地区,气温经常在零下20℃以下,最低时可到零下70℃以下。由于气温低,大气的密度就要增加,空气不断收缩下沉,使气压增高,这样,便形成一个势力强大、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。当这个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,就会像决了堤的海潮一样,一泻千里,汹涌澎湃地向我国袭来,这就是寒潮。

我国冬季虽然十分寒冷,但是因为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纬度,冬季的太阳还是比较高的。气温低而太阳高,使人们对太阳感到倍加亲切温暖。劳作之暇、休息之时,晒晒太阳,有益于身体健康,会感到十分惬意。
(作者简介: 王奉安,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编审、中国科普作家。出版专著31部,主编科普丛书3套36部。被命名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家,荣获全国科技期刊编辑最高奖——金牛奖)

浏览811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