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墨飘香写华章 书海弄潮看米杜

庾信故里

编辑于 2016-4-11 16:34

----记书法家杜增浩先生
作者:梁浩杰 和杜增浩先生相识久矣,近年来,在全国举办的大大小小的书法活动中都能见到他活跃的身影,尤其是一些公益活动,更是频现他的墨宝。

网上检索他的资料,条目很多,既有他的作品展示,也有同道师友对他的评论。和众多书家一样,杜增浩也经历了一个艰难跋涉的学书过程。他自幼习字,楷书宗颜,行书、草书、师法二王,尤爱米字,又追魏碑、汉隶,涉猎竹简、鼎铭。从一开始的受家庭影响初事笔墨到后来的渐入门径,从参加一些基层的书法活动到后来的频频入展国家级大展。一路走来,既有歧路徘徊般的困惑,也有柳暗花明般的喜悦。今日的杜增浩已是实至名归,载誉书坛了,成为了新野乃至全国的实力派书法家。

杜增浩最擅长的是行草,他最崇拜的书家是米芾。米芾是宋代书法大家,与苏轼、黄庭坚、蔡襄并称“宋四家”,曾任内廷书画学博士、礼部员外郎,后世多称其“米襄阳”“米南宫”,又因其逸闻甚多、好洁成癖、狷狂自放,故有“米颠”之称。米芾曾自评其书:“壮岁未能立家,人谓吾书为集古字,盖取诸长处,总而成之。既老,始自成家,人见之,不知以何为祖也。”这段话道出了他于书学取法及演化的辛苦历程。
学书之初,《苕溪诗帖》《蜀素帖》《珊瑚帖》《竹前槐后诗帖》等都是杜先生学习的对象,杜增浩认为,写好行草主要在三个方面,一是在章法上,要重视整体气韵,兼顾细节的完美,成竹在胸,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,独出机巧。在章法中,渐变和突变也主要通过线条之粗细、曲直,字结构的欹侧、大小、错位,字间、行间距离的疏密,用墨的变化等方面体现出来。二是造型上要“险、绝”,险不怪、稳不俗,欲左先右,欲扬先抑,有跌宕跳跃的风姿、骏快飞扬的神气。三是用笔上要善于在正侧、仰向背、转折、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、沉着痛快的风格。他在写好行草的基础上,广临真草隶篆,这从他历年入展的作品可以看到清晰的脉络。杜增浩并不局限在行草中学习,他博览群帖,摩挲碑刻,然后相互生发,相互升华,汲取精华,取其糟粕,形成自家的面目,写来的作品大气磅礴,如微云出岫、古木盘空,境界高远,不然尘俗。

清代刘熙载云:“书者,如也。如其学,如其才,如其志,总之曰如其人而已。”阐释了书法风格与书家的性格、性情之间的关系。古时候常常以一个人的书法和诗文来看整个人,通过书风、文风来评价一个人的外表、学识、个性、品行、德行甚至前程等,杜先生也是字如其人。
杜增浩生于1957年,河南省新野县人,毕业于中国书法函授大学,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国家一级美术师,中华清风书画协会 、中廉清风书画艺术委员会驻会副主席,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特聘教授。 他自幼酷爱书法,中年在北京拜欧阳中石为书法导师,作品深受欧阳中石的好评。欧阳中石评价说:“杜曾浩的书法广收博取、很有功夫,尤擅米书,有书卷气。”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张海评价说:“杜曾浩在传统书法上下过苦功,能够登堂入室。尤以行草书见长,长于临摹古人书法,字体紧结,笔画挺拔劲健,体势展拓,笔致浑厚爽劲,具有痛快淋漓,雄健清新的特点。”

他的书法涉猎真草隶篆,上溯三代文字,下追汉魏晋唐,又学宋四家,对颜真卿,米襄阳的行草书有着深刻的研究,尤善行书。书法沉雄古朴,跌宕豪迈,大有米襄阳风樯阵马之势。人称南阳“米杜”,个人风格独特,作品被同仁、博物馆收藏或被园林刻石。

“字要慢慢写,慢慢找感觉,把字写好,才能对得起艺术,对得起朋友,最起码人家看了我的字,说这字还中!”杜增浩如实说,几十年过去了,有了名气的杜增浩依然如故,从不张扬,淡定平和,从不拿自己的书法说事。正是他的执著坚守,心无二用,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书法艺术,终于达到今天的艺术成就。
大道至简,大朴不雕,删繁就简三秋树,标新立异二月花。杜增浩的书法正是这样一路走来,逐渐走向古拙沉雄、跌宕豪迈的境界。

浏览1918次

天才巍:

2015-4-9 9:43

写的真好

飘渺剑:

2015-5-4 10:23

精彩文章,米杜英杰。